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数十位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在我国既往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重新修订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旨在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知识掌握和认识水平,提供指导性文件。
全新流行病学数据
相较于年版指南,本版指南更新了关于哮喘的流行病学数据。新选用的研究数据共纳入名20岁及以上受调查者,其中名完成了哮喘调查问卷,并有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质控合格的肺功能检测结果,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4.2%,其中26.2%的哮喘患者已经存在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0.7)。按照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国20岁以上人群应该有万哮喘患者。全新评估方法
在哮喘患者的临床评估方面,年版指南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了两种评估方法。一、年版指南评估的主要方法:症状;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呼出一氧化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二、年版指南评估的主要方法:症状;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呼出一氧化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全新药物治疗方案
相较于年版指南,版指南新增了全新的哮喘治疗药物分类,在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的分类基础上,增加了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疗药物,主要为生物靶向药物,如IgE单克隆抗体、抗IL-5单克隆抗体、抗IL-5受体单克隆抗体和抗IL-4受体单克隆抗体等,其他还有大环内酯类药物等。初始治疗推荐方案纳入青少年
年版指南提供的哮喘初始治疗首次纳入青少年人群,并强调了在治疗启动前后的记录和评估。一、年版指南二、年版指南重度哮喘全新定义
针对重度哮喘,年版指南制定了更加细化、详尽的重度哮喘定义。一、年版重症哮喘定义重症哮喘通常是指在过去1年中≥50%时间需要给予高剂量ICS联合LABA和(或)LTRA/缓释茶碱,或全身激素治疗,才能维持哮喘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不能控制的哮喘。二、年版重症哮喘定义1.在过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级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2.重度哮喘分为以下2种情况,一种为第4级治疗能够维持控制,但降级治疗则会失去控制;另一种情况为第4级治疗不能维持控制,而需要采用第5级治疗。前一种情况称作为单纯重度哮喘,后一种情况称作为重度难治性哮喘。3.重度哮喘可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早发过敏性哮喘;晚发持续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频繁急性发作性哮喘;持续气流受限性哮喘;肥胖相关性哮喘。哮喘患者教育管理中新技术的应用
年版指南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是管理哮喘患者很好的途径和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各地通过物联网技术管理哮喘患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开展远程视频、网络、APP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家用智能肺功能测定、智能用药监测设备等,帮助哮喘患者进行自我病情监测和用药管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控制水平和预后。哮喘预防的注意事项更新
在哮喘预防方面,指南也进行了相应更新。尤其是在营养管理方面,指南做了较大幅度的更新。一、年版指南哮喘预防营养管理的重点:1.母乳喂养婴幼儿抵抗力差,易发生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提倡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能降低儿童喘息发生,但可能无法预防哮喘的进展(证据等级C)。2.维生素D对多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孕期进食富含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降低儿童喘息的发生(证据等级A)。3.益生菌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推荐益生菌可用于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的预防(证据等级A)。二、年版指南哮喘预防营养管理的重点:1.母亲的饮食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在怀孕期间摄入特定食物会增加患哮喘的风险。流行病学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怀孕期间规律摄入鱼类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儿童喘息、哮喘或特应性疾病的风险没有一致的影响,故不建议为预防过敏或哮喘在怀孕期间改变饮食。2.母亲孕期肥胖和体重增加有数据表明母亲孕期肥胖和体重增加会增加儿童哮喘的风险。一项最近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孕期肥胖与既往或当前更高的哮喘或喘息发病率相关;但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共识,并不提倡未经专业指导的孕期减重。3.母乳喂养婴幼儿抵抗力差,易发生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提倡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能降低儿童喘息发生,但可能无法预防哮喘的进展(证据等级C)。4.婴儿进食固体食物起始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儿科机构和社团建议推迟固体食物的引入,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过敏高风险的儿童。目前不建议严格避免高风险食物。5.维生素D对多项研究结果进行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孕期进食富含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降低儿童喘息的发生(证据等级A)。6.益生菌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推荐益生菌可用于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的预防(证据等级A)。一项荟萃分析推荐摄入益生菌以预防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湿疹或食物过敏),但证据级别低。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9(9):1-24.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3(12):-.
END
编排:鹏宇
审校:瑞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zlyw/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