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源性哮喘治疗 >> 心源性哮喘治疗 >> 正文 >> 正文

哮喘与血脂之间的关系脂质标志物能为早期诊

来源:心源性哮喘治疗 时间:2025/1/16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其气道炎症的机制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代谢物和信号分子传递途径。脂类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密切联系,识别脂类生物标志物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一.哮喘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

先前关于哮喘与血脂的关系的众多研究的结论仍然是相互矛盾的。己报道的血脂谱与哮喘的相关性有阳性、阴性或无相关性的报道。在本次分析中,通过控制干扰因素,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体重指数和吸烟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比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脂质的差异,发现哮喘组的甘油三醋水平较对照组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生活习惯方面主要考虑饮食结构对血脂的影响。

通过对入组患者及对照组籍贯、生活饮食结构的调研,入组人员中85%均为广东省内来源,其中70%为广东省广州市内来源,饮食结构较一致,且样品采集期均为晨起空腹时,考虑饮食结构对组内血脂的差异可能存在的影响较小。

研究发现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肺功能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与MEF75%具有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肺功能指标亦负相关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功能是向周围组织输送甘油三酷,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哮喘患者肥胖灌洗液中甘油三酷及其代谢物水平显著上升。提示肺组织高水平的甘油三酷可能与肺功能损害有关。

通常认为,肥胖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指数(BMI)30的肥胖者有患哮喘的风险增加了92%,肥胖的哮喘患者因降喘加重而住院的可能性是消瘦哮喘患者的5倍。

但肥胖者本身的饮食习惯,及肥胖者由于胸腹部活动的受限会影响呼吸功能,多表现为短促的呼吸,而这种小潮气量高频率的呼吸可能会增加气道平滑肌痉挛的可能性,增强气道高反应性。而肥胖相关的脂质紊乱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二.甘油三酷代谢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甘油三酷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质,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二醋酷基转移酶是甘油三合成的最后关键步骤,主要作用是催化甘油二醋与脂肪酷辅酶A脂化合成甘油三酷。

甘油三酷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作用是作为能量存贮形式存储于细胞脂滴内,分解后参与B氧化为细胞供能。

甘油三酷经分解后被酶解为2-单甘脂与游离脂肪酸,并在小肠上皮细胞被吸收后,游离脂肪酸与2-单甘脂再次被迅速合成为甘油三酷,形成体内脂肪作为能量储备,细胞脂滴内存储的甘油三酷会增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及内质网应激。

甘油二酷是甘油三酷合成的中间代谢产物,既往研究发现甘油二酷可以抑制甘油三醋在体内蓄积,在降血脂、减少内脏脂肪、抑制体重增加等方面有重要功能。

因其再次合成的过程极其迟缓,导致细胞内游离脂肪酸浓度变高,后者通过B-氧化途径最终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释放,减少了脂肪在体内的蓄积。甘油二酷除向甘油三酷转化外,还可以转化成甘油磷脂。

甘油磷脂是细胞膜骨架的重要生物分子,同时有代谢燃料和信号分子的作用。甘油磷脂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甘油磷酸甘油,甘油脂酸,甘油磷酸肌醇,甘油磷酸丝氨酸,甘油磷酸乙醇胺和心磷脂。

甘油磷脂是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成分,与先天免疫防御有关的,经磷脂酶催化可分裂为溶血磷脂酷胆碱和脂肪酸的释放,这种局部脂质重塑会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

肥大细胞的颗粒中存有大量的蛋白酶、脂质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干扰素,其中包含的包括甘油三酷在内的脂质介质被发现是除膜上释放的脂肪酸外的AA前体物质来源,肥大细胞释放颗粒后可迅速引起为AA级联的炎症反应。

研究首次提出哮喘在循环及组织脂质代谢的差异性,可能对哮喘的诊治具有新的启示。

哮喘急性发作时,在机体调节下,以气道炎症为中心的炎症反应使局部环境中的甘油三酷水平增高,血浆中甘油三酷被消耗,肝脏、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酷也被激活参与该反应,形成以肺为主要反应场所,循环为供给通道,肝脏、脂肪组织为储存库的反应系统。

使用DGAT1抑制剂后,一方面急性炎症状态被抑制,另一方面动员的甘油三酷减少,因此无论肺组织或者血浆中的甘油三酷水平均下降。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zl/9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