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流行病学发现,我国哮喘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年,一项关于我国哮喘的相关性研究报道指出,国内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就诊率及住院率呈大幅度明显增加。该病的特点有发病急、病情易反复发作、反复入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年,我国一项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调查显示(共纳入8个省市):未控制的哮喘患者比例竟达34.5%。年,另一项关于我国哮喘患者控制水平(共纳入30个省市)的调查。
我国哮喘总体控制水平仍不理想,由于哮喘控制不佳导致的急诊就诊、住院及误工误学仍逐渐增加。中、重度哮喘在医疗卫生资源的占用上远高于轻症患者。全球每年死于哮喘的患者达38万。
一.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焦虑共病抑郁发生率较高
研究中哮喘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与国内大部分研究相似,但较国外类似结果偏高,可能原因与入选哮喘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对哮喘的认知水平、生活区域及经济状况有关,本次研究对象大部分来自住院治疗的哮喘患者。
由医院住院治疗,心理负担加重,此外对象均源自偏远落后地区,人群整体文化程度低下、经济落后,不良情绪发生可能性较大,且量表类型对焦虑、抑郁的检出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研究中还发现,同时伴发焦虑、抑郁的哮喘患者有68例,占38%,且焦虑、抑郁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哮喘患者焦虑共病抑郁发生率较高。
焦虑共病抑郁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发现抑郁与焦虑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压力与紧张将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减轻压力和紧张可缓解焦虑及抑郁。
较高水平的焦虑、抑郁将导致患者临床不良结局的事件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发病机制、家庭支持、社会关爱等多角度出发,尝试寻找更加合理全面的治疗方案。
二.哮喘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依存关系
研究中,哮喘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其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2.9%、13.4%。有文献指出,主要照顾者是指一周内照顾时间不小于5天,且一天的照顾时间不小于8小时,承担大部分照顾任务的亲属。
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一直不佳。主要照顾者得知患者确诊患病或病情加重时,首先出现震惊和否认的情绪,并进一步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焦虑,甚至面对疾病和患者束手无策,惊慌失措。
尤其是在患者病情加重、反复住院时多次经历抢救、病情危重的境遇,都会加重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
将照顾负担定义为。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照顾者在付出身体、经济、精神、情感、社会等方面代价的同时,还产生了失望、失落、孤独等情感,强调照顾过程中产生的负面结果。
故临床工作中,临床医师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mxxczl/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