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乙肝战友在初次抗病毒治疗时,不知道选用哪种抗病毒药物疗效好。为了缩短治疗周期,有战友问除了干扰素和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还有其他治疗药物吗?
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干扰素类,是注射使用的;另外一类是口服核苷(酸)类药物。一、口服核苷(酸)类药物
年的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核苷(酸)类药物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都是高效低耐药药物。
在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为1.2%。替诺福韦保持8年零耐药的记录。TAF是替诺福韦二代,在保持较高病毒抑制率的情况下,没有发现耐药,且很好的克服替诺福韦最大的缺点。
▲图片来源图虫网
初治患者如需选用口服的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恩替卡韦、TDF、TAF进行治疗,不建议使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
只要规范治疗,定期体检,按时定点服药可以有效抑制病毒,从而达到停药的目的。
如果正在应用非一线的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换用强效低耐药药物,以进一步降低耐药风险。
应用阿德福韦酯者,建议换用恩替卡韦、TDF或TAF;
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者,建议换用TDF、TAF或恩替卡韦;
曾有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者,换用TDF或TAF;
曾有阿德福韦酯耐药者换用恩替卡韦、TDF或TAF;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治疗者,换用TDF或TAF。猛戳:恩替卡韦、TDF、TAF,乙肝患者如何选择?
二、干扰素
干扰素的好处是疗程固定,如它的疗程就是48周;另一个好处是,如果患者对干扰素治疗有效,那么,往往长时间有效,甚至终身有效。但是只有30%-40%的患者对干扰素有效。
▲图片来源图虫网PegIFNα(长效干扰素)初始单药治疗,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大三阳)采用PegIFNα-2a或国产PegIFNα-2b治疗48周(mg/周),停药随访24周,
HBVDNA<IU/mL的发生率为30%、HBeAg血清学转换率(大三阳转小三阳)为30.75%~36.3%(其中基线ALT大于2倍正常值,且治疗12周时HBsAg<IU/mL者可高达68.4%),HBsAg(表面抗原)转换率为2.3%-3%,停药3年HBsAg清除率为11%。
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小三阳)慢性乙肝感染者(60%为亚洲人)48周,停药随访24周,HBVDNA<IU/mL的发生率为43%,停药后随访48周时为42%;HBsAg(表面抗原)消失率在停药随访24周、3年、5年后分别为3%、8.7%和12%。
干扰素治疗1年,只有不到1/3的患者HBVDNA转阴,并转成小三阳,2/3的患者无效。但其中1/3有效的患者大多数可以停药。所以对于干扰素有效的患者来说,干扰素的“疗程”与核苷(酸)类药物相比是短的。
但对于那2/3无效的患者来说,只能停用干扰素,换用核苷(酸)类药物从头治疗。
猛戳:治疗乙肝,干扰素和核苷酸类口服药该怎么选?参考资料: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医药可及性和消除乙肝偏见项目系列本项目由吉利德科学提供支持▲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mxxczl/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