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传承与教育研究室第99期
国医大家董建华医论(十四)——治疗哮喘的经验
作者:姜杨等
董建华教授治疗哮喘,细审病机,治有法度;发作期巧用麻黄,遣药灵活;缓解期擅用熟地,守方固本。现将其临床经验归纳如下。
01细审病机,治有法度
喘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如果不从总体上把握病机,精心设计治疗方案,难以取得长远疗效。董师认为哮喘之发生,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宿痰积饮是中间环节。由于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肺,一经外感、情志、饮食、劳倦等因素能发,则痰气搏结,阻塞气道而发病。哮喘虽然病变在肺,而与脾肾关系密切。脾土虚弱,运化失职,积湿蒸痰,是痰的主要来源。痰热互结,形成热喘,痰与寒结,则成寒喘。清肺、散寒,都要与化痰结合起来。肾为气之根,肾虚则藏纳失职,气无所主,这是哮喘成为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机所在。哮喘的辨证施治,关键在于细审正气强弱,邪之有无。大凡急性发作期,其治在肺,以祛邪为主,平喘、化痰、解痉为必用之法,但要分清寒热。痰白、痰黄是寒热辨证的眼目。哮喘缓解期,强调肺、脾、肾同调,治有侧重。如气短便溏,脾虚酿痰,重在健脾,佐以养肺益肾;若动则气喘,肾失摄纳,则重在补肾,辅以健脾润肺。董师经验,哮喘缓解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只有肺、脾、肾同调,培补元气,才能有效地改善脏腑的功能,控制病情。
02发作期巧用麻黄,遣药灵活哮喘发作期,平喘药首选麻黄。麻黄宣肺平喘,乃肺经专药。由于哮喘的寒热虚实各有不同,董师巧用麻黄,舍性取用,灵活配伍,得心应手。
麻黄配附子治疗寒喘,药用:麻黄10g,附子5g,白果10g,五味子10g,半夏10g,葶苈子10g,地龙10g,橘红10g,川芎10g。方中麻黄宣肺散寒平喘;附子温里助阳扶正;白果、五味子敛肺止咳;橘红、半夏、葶苈子泻痰蠲饮;地龙、川芎通络解痉。
麻黄配黄芩治疗热喘,药用:麻黄6g,杏仁10g,地龙10g,川芎10g,冬瓜子20g,生薏苡仁15g,黄芩12g,全蝎3g。方中麻黄、杏仁宣利肺气;黄芩清泻肺热;冬瓜子、生薏苡仁清化热痰;地龙、川芎、全蝎活络镇痉平喘。
以麻黄配石膏治疗寒热错杂之喘,药用:麻黄10g,杏仁10g,地龙10g,半夏10g,五味子10g,生石膏20g,川芎5g,细辛3g,全蝎3g。方中麻黄散寒解郁;配杏仁、地龙宣肺平喘;石膏辛寒清解肺热;细辛、半夏蠲饮降浊;五味子收敛肺气;川芎、全蝎通络镇痉。全方温清并用,散中有收。
麻黄配黄芪治疗气虚哮喘,药用:麻黄10g,甘草6g,五味子10g,杏仁10g,苏子10g,沉香6g,黄芪20g,麦冬10g,沙参15g,紫石英20g。方中麻黄宣肺平喘;黄芪益气养肺固表,一散一固,相得益彰;沙参、麦冬、五味子敛肺养阴;苏子、沉香、紫石英降气化痰,一润一燥,两相照应。
麻黄配大黄治疗肺胃痰热互结之喘,药用:麻黄10g,地龙10g,杏仁10g,半夏10g,葶苈子10g,莱菔子10g,苏子10g,槟榔10g,酒制大黄5g,全瓜蒌20g。方中麻黄、杏仁宣上以蠲其饮,酒制大黄、葶苈子导下以泻痰热;槟榔、莱菔子、半夏理气化痰;地龙通络平喘。诸药相伍,对腹满燥结之喘,投之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其他如麻黄配熟地治疗肾虚哮喘,一泻一补,宣散而不伤正,补肾而不助痰;麻黄与二陈汤合用治疗痰浊哮喘等,巧用麻黄,遣药灵活。
03缓解期擅用熟地,守方固本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缓解期的治疗实属必要。董师认为,痰之标在肺,痰之本在脾肾,诚如《景岳全书》所言:“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肾主封藏,统摄下焦之气化,且摄纳呼吸之气,使之息息归根。在哮喘缓解期,主张养肺、健脾、补肾并调,以补肾为主,擅用熟地。熟地滋肾水,益真阴,阴中求阳,为肾虚久喘者首选。董师依此创“三补化瘀平喘汤”。方剂组成:党参15g,熟地15g,茯苓10g,炙甘草6g,沙参10g,五味子10g,白术10g,橘红10g,苏子10g,山茱萸10g,地龙10g,沉香5g,全蝎3g,紫河车3g,核桃肉2枚。方中沙参、麦冬、五味子养肺气;配苏子、沉香肃降肺气;党参、白术、甘草补脾气;配茯苓、橘红化痰;熟地、山茱萸、紫河车、核桃肉补肾气,使肾脏精气来复,则脾运亦健,脾气旺盛,则肺气亦充,肺、脾、肾三脏功能健旺,痰浊得化,喘息得平。在方中还配用全蝎、地龙,化瘀通络。因为肺气壅滞,血亦随之而瘀,二者互为因果。瘀滞于内,则邪为之闭,痰为之阻,气为之逆,非活血化瘀之品,不足以解其郁结,因此,无论是在哮喘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董师都注重活血化瘀的运用,常用药物如地龙,川芎、全蝎等。三补化瘀平喘汤,补益肺、脾、肾三脏,是固本之举,降气、化痰、通络是祛邪之策,此方常在春秋季节服用,以作固本之图。
(张元浩整理)
声明
本文摘编自《国医大家董建华医学经验集成》,作者:姜杨等。编辑:吴晓丽。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nd+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mxxczl/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