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哮喘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咳痰,多于发作趋于缓解时痰多,如无合并感染,常为白黏痰,质韧,有时呈米粒状或黏液柱状。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轻者仅有胸部紧迫感,持续数分钟,重者极度呼吸困难,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症状的特点是可逆性,即经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部分自然缓解,当然,少部分不缓解而呈持续状态。发作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不少患者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规律,每天凌晨2~6时发作或加重,一般好发于春夏交接时或冬天,部分女性(约20%)在月经前或期间哮喘发作或加重。要注意非典型哮喘病人。有的病人常以发作性咳嗽作为唯一的症状,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有的青少年病人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紧为唯一的临床表现。
1/35
鉴别诊断
由于哮喘的临床表现并非哮喘特有,所以,在建立诊断的同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1.心源性哮喘
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阵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激动剂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3.气管内膜病变
气管的肿瘤、内膜结核和异物等病变,引起气管阻塞时,可以引起类似哮喘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提高认识,及时做肺流量—容积曲线,气管断层X光摄片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
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见于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可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辨证分型
哮证
(1)发作期:
1、冷哮期: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期: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加减附: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加减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加减
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加减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方剂
解表剂——小青龙汤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理气剂——定喘汤
功用:宣绛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祛痰剂——三子养亲汤
功用:温肺化饮,绛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解表剂——麻黄杏仁石膏汤
功用:辛凉解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祛痰剂——二陈汤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中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有小毒
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洋金花——平喘止咳,麻醉镇痛,止痉——有毒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清肝降压,止血
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有毒
针灸
1、实证——手太阴经穴及相关背俞为主
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
主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
2、虚证——相对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为主
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主穴: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中基
肺的生理功能:
①主宣发,肃降;②主气,司呼吸;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
肺的生理特性:
①肺为华盖;②肺喜润恶燥;③肺为娇脏。
哮证病机:痰气壅塞气道,肺失肃降
喘证病机: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常
中诊
闻诊——呼吸
哮证
1、表现: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
2、临床意义:多因痰饮内伏复感外邪所诱发,或因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发。
喘证
1、表现:指呼吸困难,急迫,张口抬肩,甚至鼻翼煽动,难以平卧。
2、临床意义:常由肺、心病变及白喉、急喉风所致。辩证还与脾、肾有关。临床常分为实喘和虚喘。
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编辑:王月盈
图文编辑:李彤
校正:冷冰刘晗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zmzl/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