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老师继续带大家学习西药了,今日带大家学习的西药是哌替啶。
今日西药--哌替啶
?4-苯基哌啶类。
?酯键较稳定,水溶液短时间煮沸不被水解。
?体内被酯酶水解失活。
用于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麻醉前用药或局麻与静吸复合麻醉辅助用药等。对内脏绞痛应与阿托品配伍应用。对于分娩镇痛时,须监测本品对新生儿的抑制呼吸作用。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时常与氯丙嗪、异丙嗪组成人工冬眠合剂应用。用于心源性哮喘,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慢性重度疼痛的晚期癌痛患者不宜长期应用本品。
(1)常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口干和面红。过量可致瞳孔散大、惊厥、幻觉、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昏迷等。
(2)可产生精神错乱、低血压和定向力障碍。
(3)呼吸抑制和惊厥可能致命。
(4)可出现耐受性和成瘾性,但较吗啡轻。
(5)注射后局部常有反应,极少发生全身过敏反应。
(6)静脉注射可能引起心率增快。
(1)与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催眠镇静药合用,可增加中枢抑制作用。
(2)与单胺氧化化酶抑制剂同用,可迅速出现强直、兴奋、低血压、高热、眼球震颤、昏迷等不良反应。
(3)应用单胺氧化化酶抑制剂的患者须停药14天以上,才能使用哌替啶。否则易引起高热、多汗、严重的呼吸抑制、惊厥、昏迷,终至虚脱而死亡。
(4)纳洛酮、尼可刹米、烯丙吗啡可降低哌替啶的镇痛作用;而巴比妥类、吩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等可增强哌替啶的作用。哌替啶可增加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后者应按凝血酶原时原时间调整用量。
(5)患者正在服用其他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安定药,乙醇、MAOI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若同时使用哌替啶就可产生严重的反应(如呼吸抑制、低血压、深度镇静和昏迷)。
(6)能与阿托品及其他抗胆碱药产生协同作用,使两者作用均增强。
(7)与抗高血压药合用,可致血压过度下降,重度眩晕与昏厥。
(1)本品与芬太尼的化学结构有相似之处,两者可有交又过敏。
(2)本品能透过胎盘屏障及分泌入乳汁,因此产妇分娩镇痛时及哺乳期间用量酌减。
(3)以下情况慎用:老年人、肝功能损伤者、甲状腺功能不全者、运动员。
(4)未明确诊断的疼痛,尽可能不用本品,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
(5)静脉注射后可出现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尤其与吩噻嗪类药以及中枢抑制剂合用时。
(6)本品务必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用14日以上方可给药,而且应先试用小剂量(1/4常用量),否则会出现难以预测的、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
(7)注意勿将药液注射到神经干附近,否则产生局麻或神经阻滞。
(8)中毒解救可静脉注射纳洛酮0.-0.01mg/kg,成人0.4mg,亦可用烯丙吗啡作为拮抗剂。但本品中毒出现的兴奋惊厥等症状,拮抗药可使其症状加重,此时只能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解除。当本品及其代谢物血内浓度过高时,血液透析能促进排泄毒素。
(1)注射液:
1)镇痛:成人肌内注射,一次25~mg,一日~mg;极量一次mg,一日mg。成人静脉注射一次按体重以0.3mg/kg为限;
2)分娩镇剂:痛:阵痛开始时肌内注射,一次25-50mg,每4~6h按需重复;极量一次量以50~mg为限;
3)麻醉前用药:麻醉前30~60min肌内注射,按体重1.0~2.0mg/kg给药。麻醉维持中,按体重1.2mg/kg计算60~90mim总用量,配成稀释液,成人一般静滴1mg/min,儿童滴速相应减慢;
4)手术后镇痛:硬膜外间隙给药24h总用量2.1~2.5mg/kg为限;
5)晚期癌痛:应个体化给药,剂量可较常规大,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满意缓解,但不提倡使用;
6儿童基础麻醉:在硫喷妥钠按体重3~5mg/kg于10~15min后,追加哌替啶1mg/kg加异丙嗪0.5mg/kg稀释至10ml缓慢静脉注射。
(2)口服:成人,一次50~mg,一日~mg;极量一次mg,一日mg。儿童用量,一次按体重1.0~1.5mg/kg。
片剂:(1)25mg;(2)50mg。
注射液:(1)1ml:50mg;(2)2ml:mg。
哌替啶的适应证包括()。
A.手术后疼痛
B.创伤性疼痛
C.内脏绞痛
D.临产前止痛
E.晚期癌性疼痛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参考答案:A、B、C、E
解析:哌替啶用于分娩前4小时止痛。
每日一药--卡马西平
每日一药--奥卡西平
每日一药--氯丙嗪
每日一药--利培酮
每日一药--地昔帕明
每日一药--氯米帕明
每日一药--阿米替林
每日一药--多塞平
每日一药--氟西汀
每日一药--舍曲林
每日一药--文拉法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预约药师直播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zlyw/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