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一、急性心力衰竭
概述
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障碍,引起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伴有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
(1)按照病理改变及发生功能障碍的部位:
①左心衰竭: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
②右心衰竭: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的心力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特征。
③全心衰竭:左心衰竭后继发右心衰竭。
(2)按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发病缓急:
①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临床上以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②慢性心力衰竭:绝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的最终结局,病情进展缓慢,一般有代偿性心脏扩大。
(3)按照发生病理改变的心脏功能:
①收缩性心衰:临床上常见;②舒张性心衰。
病因
①急性心肌缺血;②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病机制
心脏收缩功能突然发生严重障碍,或左室瓣膜急性反流,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导致肺静脉回流障碍。
临床表现
①突发严重呼吸困难;②强迫坐位;③咳粉红色泡沫样痰;④听诊双肺布满湿啰音。
诊断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布满湿啰音。
分级
急性心肌梗死者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
Ⅰ级:无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Ⅱ级:肺部湿啰音范围<50%;
Ⅲ级:肺部湿啰音范围>50%;严重肺水肿。
Ⅳ级:心源性休克。
治疗
①一般治疗:取坐位、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高流量吸氧。
②镇静:吗啡静脉注射镇静。同时扩张外周小血管。
③快速利尿:呋塞米静脉注射。
⑤扩张血管:硝普钠、硝酸甘油。
⑥洋地黄:毛花苷C静脉给药。
二、慢性心力衰竭
概述
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
基本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
冠心病(最常见)、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等。
心脏负荷过重
①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左、右心室收缩期阻力增加的疾病。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②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血管病。
诱因
①感染:最主要、最常见诱因,尤其是肺部感染;②心律失常:常见心房颤动、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③血容量增加:快速、大量静脉输液;
④过度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
⑤治疗不当;
⑥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病理生理
①Frank-Starling机制:为心脏的主要代偿机制。(心脏前负荷增加,回心血量增加)。
②心肌肥厚:心脏后负荷增加时的主要代偿机制。
③神经-体液代偿机制:心排量不足时启动。
临床表现
左心衰竭
(1)症状: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③端坐呼吸;④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哮喘);⑤体能下降、乏力疲倦、焦虑失眠、尿量减少等。(2)体征:①肺底部湿性啰音,严重可闻及散在哮鸣音;②肺动脉瓣区S2亢进、奔马律、交替脉等。
右心衰竭
(1)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上腹隐痛等,伴有夜尿增多、轻度气喘等。(2)体征:压陷性水肿(身体低垂处)、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大伴压痛、发绀等。
检查
①血浆脑钠肽(BNP)>pg/ml,支持心衰的诊断。②超声心动图: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舒张功能不全时,E/A比值降低。
诊断
①慢性左心衰竭:长期心脏病史+肺循环淤血症状+肺底湿啰音+奔马律。
②慢性右心衰竭:长期心脏病史+腹胀+体循环淤血体征。
③全心衰竭:呼吸困难减轻+心脏向两侧扩大。
鉴别诊断
心源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
病史
老年人,有心脏病史
青年人,有过敏史
症状
常夜间发生,坐起可缓解,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痰
冬春季易发,咳白色粘痰
体征
肺底湿啰音,奔马律
肺部广泛哮鸣音
X线
心脏大,以肺门为中心的蝶状或片状阴影
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
治疗
强心、利尿、扩血管
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
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Ⅰ级: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为心功能代偿期;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日常活动即出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日常活动即出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即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显著加重。
心力衰竭分期
A期:前心力衰竭阶段:存在心衰高危因素,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无症状。
B期: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有心脏结构改变,无症状。
C期:临床心力衰竭阶段:有心脏结构改变,有症状。
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心源性恶病质。
治疗
①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②洋地黄类药物(毛花苷C:心衰伴快速房颤);
③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④血管扩张药物(硝普钠)。
洋地黄中毒:由低血钾、肾功能不全引起。
最重要的反应是出现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室早二联律。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视等。
处理:立即停药,对症处理。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在无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禁用正性肌力药物。
三、心律失常
概述
心脏冲动起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导致心脏的频率、节律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分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
窦性: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
异位性: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等)、扑动与颤动(房扑房颤、室扑室颤)。
综合性:预激综合征。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性停搏。
异位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内阻滞、室内阻滞。
综合性:病窦综合征。
发生机制
(1)冲动形成异常。
(2)冲动传导异常:折返是快速心率失常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
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Ⅰb类:美西律、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Ⅰc类:普罗帕酮等。
Ⅱ类: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
Ⅳ类:维拉帕米,地尔硫?。
(2)其他:异丙肾上腺素、腺苷、洋地黄。
四、快速性心律失常
概述
窦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最常见);心室颤动(最严重)。
1.过早搏动
病因
①生理因素:情绪激动、剧烈活动;②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③药物过量或中毒:洋地黄。
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心悸、心跳暂停感,重者有头晕甚至晕厥。
听诊早搏的S1增强,S2减弱或消失;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心电图
房早:①P波提前出现;②P-R间期≥0.12s;③QRS波群形态正常;④代偿间歇不完全。
交界早:①提前出现的QRS波,形态同正常;②其前可无P波或逆行P波;③代偿间歇完全。
室早: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②QRS时限常≥0.12s;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④代偿间歇完全。
治疗
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症状明显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应治疗病因,去除诱因。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梗出现室早,选用利多卡因;心动过缓时出现室早给予阿托品,山莨菪碱)。
2.阵发性心动过速
(1)房性心动过速
病因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伴心房肥大、心肌梗死。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①房率低于次/分;②P波在Ⅱ、Ⅲ、aVF导联直立。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①房率-次/分;②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①有3种或3种以上形态各异的P波。
(2)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可有胸闷、心悸、焦虑、乏力、晕厥等。心律绝对规则。
室速:非持续性室速通常无症状,持续性室速常有心悸、胸闷、气促等,严重者可引起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心电图
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①心律-次/分,节律规则,起止突然;②逆行P波,QRS波一般形态正常。
室速:①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早搏,心室率在~次/分;②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③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治疗
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①刺激迷走神经(首选):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刺激会厌引起恶心;②静注腺苷,无效可改用维拉帕米;③射频消融术。
室早:
①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
②患者低血压、休克:直流电复律。
3.心房颤动
病因
阵发性房颤: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乙醇中毒时;持续性房颤: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甲亢、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孤立性房颤:见于无心脏病基础者。
临床表现
心悸、头晕、胸闷等。当心排血量减少≥25%,心室率≥次/分时,可发生心绞痛和心衰。
体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
心电图
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间隔不匀的f波,频率-次/分;②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③R-R间距绝对不匀齐,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在-次/分之间。
治疗
①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②急性房颤:控制心室率:静脉注射毛花苷C,将心室率控制在次/分以下,随后给予地高辛口服维持;药物或电复律。
③慢性房颤:口服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持续性房颤给予复律,复律无效,以控制心室率为主,首选地高辛,也可选用β阻剂。
④预防栓塞:华法林(INR维持在2.0-3.0)或肠溶阿司匹林。
⑤射频消融术。
五、缓慢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病因
①正常人或运动员,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②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③药物作用;④传导系统或心肌退行性变。
临床表现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症状。(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常有心悸与心搏脱漏感。(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常有疲倦、乏力、眩晕、晕厥等,可反复诱发心绞痛、心衰等,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听诊:心房、心室几乎同时收缩所致,响亮的第一心音称为“大炮音”。
心电图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①P-R间期延长0.20s;②窦性P波之后均伴有QRS波群。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阻滞):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脱落。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P-R间期恒定不变,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房跳心房,心室跳心室;②心房率>心室率;③QRS波群正常或宽大畸形。
治疗
一度与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无需特殊治疗,禁用减慢房室传导药物。
二度Ⅱ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①提高心室率:阿托品,每2~6小时1次;异丙肾上腺素,每4小时1次;②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③高钾血症或酸中毒所致者可予5%碳酸氢钠;④临时性或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zlyw/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