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源性哮喘治疗 >> 心源性哮喘治疗药物 >> 正文 >> 正文

这些药物可能诱发药源性咳嗽

来源:心源性哮喘治疗 时间:2017-12-15

咳嗽,通常是指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地呼气,并且伴随声带振动发声的过程,多为某些呼吸道疾病的伴发症状。通过咳嗽,人体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黏痰、细菌体、纤维)。

不难看出,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长期剧烈的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和加重组织水肿,所以还需采取措施积极的对症治疗。

引发咳嗽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疾病因素,也有过敏或其他物理刺激的因素。概括起来,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吸入物刺激

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特异性吸入物有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这里所说的特异性刺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敏性咳嗽。

2.感染

多数情况下,咳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病原类型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除此之外,某些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也可引发咳嗽。发生感染后,病原体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细胞,促使细胞释放组胺增多,从而引发咳嗽。

3.食物刺激

由于饮食原因而引发咳嗽也很常见。这里所说的食物包括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等)和致敏性食物(如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4.气候因素

当气温、温度、气压发生改变时可诱发咳嗽,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5.精神因素

患者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时,都会促使咳嗽发作。一般认为这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6.运动因素

约有70%—80%的咳嗽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咳嗽,称为运动性咳嗽。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有些病人运动后虽无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测定能发现有支气管痉挛。

而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所讲: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以上这些导致咳嗽的因素,我们可能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但还有一种引发咳嗽的因素,或许比较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某些药物所导致的药源性咳嗽。

所谓“药源性咳嗽”,是指某些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肺损伤所伴发的咳嗽。目前发现的可引起肺损伤的药物有百余种,而肺损伤的类型包括:药物性肺炎、药物性哮喘、药物性肺水肿、药物性肺间质病变、药物性呼吸衰竭等。

发病机制

引起药源性咳嗽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药物的毒性反应

药物或具有活性的代谢物在肺组织的高浓度聚集,导致的肺局部毒性反应。

药物或其代谢物在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沉着,引起弥漫性损害;

或与致敏淋巴细胞反应,引起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产生肺组织损害。

肺泡受损伤的同时,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和沉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肺组织结构的改变。临床早期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的特点,晚期常发生肺间质纤维化。

这种类型的肺损害常与患者长期使用该药物有关,如使用呋喃妥因治疗超过6个月,肺中毒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或与使用药物的总剂量过大有关,如博来霉素总剂量超过mg时,肺损伤的发生率13%,剂量超过mg时、发生率可达17%。

2.药物的过敏反应

一般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主要为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和Ⅳ型(迟发型或细胞介导型)。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作为载体的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激活肺泡巨噬细胞,急性期表现为肉牙肿性间质肺炎,累及细支气管,慢性期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发展为肺气肿和蜂窝肺。病变部位主要为嗜酸粒细胞浸润。

这种类型的肺损害个体差异大,常与药理作用、药物用量及用药时间无关,可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大多发生在7—10d。这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呋喃妥因等抗菌药及甲氨蝶呤、氯丙嗪等药。

3.药物引起的炎性介质在肺部蓄积

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可促使激肽类蓄积而引起咳嗽。

引发咳嗽的药物

说了那么多,我们不禁要问,到底哪些药物可能诱发咳嗽呢?笔者总结了以下那么几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非特异性气道超反应性、呼吸困难、咳嗽、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目前,在国内常用的ACEI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服用不同类型的ACEI,发生咳嗽的概率也不相同。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直接损伤肺实质细胞并引起肺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呼吸困难、剧烈干咳、体重减轻、低热、纤维性肺泡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死亡。如胺碘酮、普鲁卡因酰胺、丙吡胺等。

利尿剂药物:可致间质性肺炎急性发作、非心源性肺水肿,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出现哮喘、咳嗽、哮鸣音和低热。如氢氯噻嗪、戊氟噻嗪、美加明、三氯噻嗪等。

β受体阻断剂药物:如普萘洛尔。

抗菌药物:咲喃妥因可致肺炎(急性、慢性、间质性),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皮疹、乏力、关节痛、胸痛、发热、肺部湿罗音、胸腔积液、发绀、高血压哮鸣音。另外磺胺类、青霉素、红霉素类、对氨基水杨酸、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喹酮等也可能引发咳嗽。

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干咳、呼吸困难、发热等。如细胞毒剂(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美法仑、洛莫司汀等)、长春花碱、抗代谢药物(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抗凝药物:可出现胸腔或肺实质出血而引起咳嗽。如肝素、华法林等。

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芬太尼等。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

抗精神失常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阿米替林等。

中药制剂,如万年青、乌龙散等。

非甾体抗炎药:表现为持续数周的亚急性渐进性呼吸困难和干咳,可有发热、哮鸣音。

抗过敏药物:色甘酸钠可致一过性超敏性,表现为鼻塞、咳嗽、哮鸣音、支气管痉挛,加重已有的哮喘、肺水肿、肺嗜酸性粒细胞渗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抗结核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可致超敏样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干咳、哮鸣音、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肺泡浸润、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肝大。

抗溃疡药物: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肺浸润、外周酸性粒细胞升高、发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纤维化肺泡炎。

结语

由于诱发咳嗽的药物很多,且症状与一般咳嗽并无差别,初期很难察觉。医师或药师应结合患者的用药史和既往病史,以及其他检查数据,判断是否为药源性咳嗽。停药后咳嗽减轻或消失,再次用药后咳嗽重新出现则提示可能为药源性咳嗽。

虽然笔者总结了可能引发咳嗽的药物种类,但同种药物诱发咳嗽的几率也是不一样的。具体信息,请结合以上总结查阅药品说明书为准。

对于患者而言,如果怀疑咳嗽是药物引发的,也不必慌张。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如果咳嗽症状轻微时,可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何做减药或换药处理;如果咳嗽症状严重,应尽早就医。

对于已经发生的药源性咳嗽,一般在停药或减药后,症状都会减轻;有必要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赞赏

长按







































济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zlyw/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