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镇痛药
一、填空
1.连续反复使用吗啡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致死的原因是。
2.吗啡急性中毒的三大特征是、、。
3.阿片受体阻断药是。
4.哌替啶用于胆绞痛时应与合用。
5.吗啡主要用于治疗和。
6.因哌替啶的较吗啡轻而且慢,故几乎取代吗啡用于各种锐痛。
二、选择
1.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主要原因是()
A.口服不吸收B.片剂不稳定C.易被肠道破坏D.首关消除明显E.口服刺激性大
2.吗啡呼吸抑制的主要原因是()
A.作用于导管周围灰质B.作用于蓝斑核C.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D.作用于脑干极后区E.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3.胆绞痛最好选用()
A.阿托品B.哌替啶C.氯丙嗪+阿托品D.哌替啶+阿托品E.阿司匹林+阿托品
4.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肾上腺素B.沙丁胺醇C.氯丙嗪D.纳洛酮E.吗啡
5.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B.神经痛C.脑外伤疼痛
D.分娩止痛E.诊断未明确的急腹症疼痛
6.以下哪些情况禁用吗啡()
A.严重创伤B.胆绞痛C.心源性哮喘D.癌症晚期剧痛E.颅脑损伤
7.下列哪项不是哌替啶的临床应用()
A.止泻B.胆绞痛C.麻醉前给药D.冬眠合剂E.心源性哮喘
8.哌替啶比吗啡常用的原因是()
A.镇痛作用比吗啡强B.成瘾性比吗啡弱C.无呼吸抑制作用
D.有平滑肌解痉作用E.显效快,作用时间长
9.吗啡急性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麻痹B.昏迷C.血压下降D.瞳孔缩小E.发绀
10.抢救吗啡急性中毒可用()
A.芬太尼B.纳洛酮C.美沙酮D.哌替啶E.布桂嗪
11.骨折剧痛应选用()
A.纳洛酮B.阿托品C.消炎痛(吲哚美辛)D.哌替啶E.阿司匹林
12.关于吗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药B.吗啡可通过乳汁排泄C.吗啡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
D.吗啡可引起恶心呕吐E.吗啡可导致尿潴留
13.哌替啶与吗啡相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A.患者对哌替啶的依赖性较吗啡轻B.哌替啶的镇痛作用较吗啡弱
C.哌替啶不引起便秘D.哌替啶无明显镇咳作用
E.哌替啶作为吗啡的替代品,常用于晚期癌痛
14.关于可待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口服易吸收B.常用于剧烈干咳C.可用于中等程度镇痛
D.长期应用不引起依赖性E.镇静不明显
三、判断
1.吗啡具有强大的镇咳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常用作止咳药。()
2.吗啡和哌替啶均不能用于分娩止痛。()
3.吗啡急性中毒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吸氧、静脉注射纳洛酮和尼可刹米。()
4.哌替啶过量中毒时可产生惊厥。()
5.镇痛药能选择性消除或缓解疼痛,不影响触觉、视觉等其他感觉。()
6.新生儿及婴儿禁用吗啡。()
7.吗啡具有镇静、镇痛、镇咳、催吐、兴奋呼吸中枢等作用。()
8.不明原因的剧烈内脏疼痛也可以使用吗啡。()
9.与吗啡相比较,哌替啶更易引起依赖性。()
10.哌替啶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
四、简答
1.为什么吗啡可以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2.简述哌替啶的主要用途。
五、案例分析
1.某女,45岁。入院前40天,上腹绞痛发作后有持续性钝痛,诊断为: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患者入院前曾因疼痛注射过吗啡,用药后呕吐更加剧烈,疼痛不止,呼吸变慢,腹泻却得到控制。入院后,用抗生素控制症状,并肌内注射度冷丁、阿托品并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仍继续用度冷丁、阿托品,后痊愈出院。仍感伤口疼痛,继续注射度冷丁。病人很想用此药,如果一天不注射,则四肢怕冷、情绪不安、手脚发麻、气急、说话含糊、甚至发脾气、不听劝说,一打针就安静舒服。
讨论:(1)入院前用吗啡,入院后用度冷丁,根据何在?如此应用是否合适?
(2)患者出院后为什么要继续用度冷丁?
(3)为什么用吗啡后呕吐更剧烈,呼吸变慢,疼痛不止而腹泻却得到控制?
(4)为什么在用度冷丁时配伍使用阿托品?
第十二章解热镇痛抗炎及痛风药
一、填空
1.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可用对抗。
2.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是。
3.解热镇痛抗炎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4.针对阿司匹林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采用、或可减轻或避免。
5.阿司匹林具有、、和等药理作用。
二、选择
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
A.抑制中枢PG合成B.抑制外周PG合成C.抑制中枢PG降解
D.抑制外周PG降解E.增加中枢PG释放
2.解热镇痛抗炎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在()
A.导水管周围灰质B.脊髓C.丘脑D.脑干E.外周
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机制是()
A.阻断传入神经的冲动传导B.降低感觉纤维感受器的敏感性
C.阻止炎症时PG的合成D.激动阿片受体E.以上都不是
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是()
A.秋水仙碱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吲哚美辛E.布洛芬
5.可防止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是()
A.秋水仙碱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吲哚美辛E.布洛芬
6.胃溃疡患者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解热镇痛()
A.吲哚美辛B.对乙酰氨基酚C.秋水仙碱D.保泰松E.阿司匹林
7.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特点主要是()
A.只降低发热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B.降低发热体温,也降低正常体温
C.降体温作用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D.降温作用需物理降温配合
E.只降低正常体温
8.布洛芬的主要特点是()
A.解热镇痛作用强B.口服吸收慢C.与血浆蛋白结合少
D.胃肠反应轻,易耐受E.半衰期长
9.阿司匹林中毒时,可静脉滴注()加速其排泄
A.碳酸氢钠溶液B.生理盐水C.甘露醇D.呋塞米E.葡萄糖
10.儿童在病毒感染时出现发热,可用以下哪种药物解热()
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保泰松D.秋水仙碱E.苯溴马隆
11.不属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是()
A.胃肠反应B.水杨酸反应C.凝血障碍D.过敏反应E.听神经反应
12.几乎无抗炎作用的是()
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保泰松D.吲哚美辛E.布洛芬
13.既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还能抗血小板聚集的是()
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保泰松D.氯丙嗪E.吗啡
三、判断
1.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降低发热体温,对正常体温几乎没有影响。()
2.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中等程度的钝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于胃肠绞痛可以联合阿托品共同使用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
3.解热镇痛抗炎药都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风湿的作用。()
4.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可以采用餐后服药、肠溶片或同时服用抗酸药减轻该反应。()
5.解热镇痛抗炎药只是对症治疗,无病因治疗作用。()
6.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轻度癌性疼痛。()
7.大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8.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以服用阿司匹林。()
9.对乙酰氨基酚治疗量不良反应少,儿童可用。()
10.阿司匹林中毒时,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加速其排泄。()
11.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但易引起出血。()
四、简答
1.简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
2.比较阿司匹林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有何不同。
3.比较解热镇痛抗炎药和镇痛药在镇痛方面有何不同。
五、案例分析
1.女,22岁,因发烧伴周身疼痛及食欲不振,两膝、踝关节红肿,行走困难,收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l01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正常。头部无异常。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口服阿司匹林4次/d,2g/次,以及强的松。当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总量达6g时,突感双侧耳鸣,呈高音调1h后,听力完全丧失;因未发现耳聋原因,又继续服用阿司匹林2g。音叉试验:双耳表现为重度感音性耳聋。即停服阿司匹林,静滴碳酸氢钠。次日听力开始好转,至停药后第4天完全恢复。
请分析:(1)阿司匹林发生中毒性耳聋,为什么要静滴碳酸氢钠?
(2)大剂量阿司匹林还可引起哪些严重不良反应?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zlyw/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