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计划
免疫学
学习目标:
《免疫学概论》
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熟悉:适应性免疫及固有性免疫的含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重点是二者的联系);免疫学的发展时期;种痘预防法;免疫学发展史上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现代免疫学的重大突破及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了解: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器官和组织》
掌握:中枢免疫器官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特征;
熟悉:外周免疫器官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特征;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的途径及生物学意义;
了解: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点。
《抗原》
掌握:抗原(重点是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免疫原性、抗原性、免疫原、半抗原、耐受原、变应原、抗原表位、抗原结合价、共同抗原表位、交叉反应、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概念;
熟悉:影响应答的因素(抗原、宿素、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了解:超抗原、佐剂的作用机制。
题目整理
1、超抗原和常规抗原有何区别?
1)常规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T细胞或B细胞。
2)常规抗原与TCR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端能与TCRVβ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3)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是特异性的;识别超抗原是非特异性的。
4)T细胞识别常规抗原受MHC限制;识别超抗原不受MHC限制。
2、简述TD-Ag和TI-Ag的区别
3、试述T细胞决定基与B细胞决定基的特征与差异
4、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
答: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相互联系。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发生相对较晚,由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定居,并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其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出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构成免疫系统的完整网络。通过血液、淋巴和血液-淋巴循环网络,可使固有免疫细胞聚集到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存在的部位,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也可使迁移到该部位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摄取加工抗原性异物后,进入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效应。
详细资料见
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ywzl/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