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表现为肌病和明显的横纹肌溶解,还容易并发高血钾和急性肾损伤;
肝脏表现包括肝酶升高、肝大和脂肪浸润;
对代谢的影响也就是代谢性酸中毒,这是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早期表现,一般在几小时内即可出现。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临床标志,与其他危重疾病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处理可疑病例时应特别注意,可以通过肌酸激酶测定来筛查。除了有长时间、大剂量输注丙泊酚的先决条件外,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还要包括这些条件:突发的,或相对而言较为突然发生的、显著的心动过缓,对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而且迅速进展为心脏停搏;
高脂血症;
肝大,或尸检发现肝脏脂肪浸润;
代谢性酸中毒,而且动脉血中至少有一次碱剩余(BE)绝对值>10;
存在累及肌肉的证据,比如横纹肌溶解或肌红蛋白尿。
如果患者有第一项和后四项中任一项,即可确诊为丙泊酚输注综合征。如何处理?由于当前所知的处理原则都是基于个案报道和病例分析,目前还没有特异的解救药或治疗方法,临床上以对症处理为主。首先,对于疑似或确诊丙泊酚输注综合征患者,应该立即停止丙泊酚的使用。其次,对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包括应用NaHCO3和血液透析。不过,应用NaHCO3处理乳酸酸中毒还存在争议,并不被普遍接受。如果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还伴有高血钾和横纹肌溶解的迹象,血液透析绝对适用,同时还要有效扩容。此外,高血钾补液时也可以考虑钙剂、胰岛素、β受体激动剂、NaHCO3、降钾树脂的应用。再次,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是丙泊酚输注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我们需要积极处理。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应用升压药和强心药的支持,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丙泊酚可以阻断心肌钙离子通道和β受体,从而使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失效,但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等)、胰岛素和钙剂可以解除丙泊酚对这些受体的影响。最后,由于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高病死率,预防比处理更重要。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大剂量、长时间使用丙泊酚,严重头部创伤,低血糖,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病毒感染,心脏疾病等。参考文献:
[1]张正雄.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J].临床医药实践,,6(10):-.
[]滕雪,王国年.成人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3(4):40-.
[3]方仲蓉,王伟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4):-.
[4]张梦丹,李莎,王伟,等.阿奇霉素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研究状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3(4):-.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COMMEND推荐阅读转发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ywzl/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