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是对是错,想必只有真正进行过规培的学生才最有发言权!
既往槲说系列:
槲说丨“杀人名医”平一指、“见死不救”胡青牛
槲说丨为什么川妹子泡在火锅里,皮肤还那么好?原来是它啊!
槲说丨从《寓意草》说开去,御火救世还是玩火自焚?
槲说丨从种植紫苏、薄荷,聊聊健脾,兼谈人人都应知道的养生法(损谷法)
天朝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简称规培)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一名临床型的研究生,我也不能逃避科室轮转的命运。不得不说,转科的时候遇上良师,收获还是很大的。最近转科跟诊之余,耳濡目染诸多杂事,心有块垒难平。我姑且槲说叭道发发牢骚,您且随意听听,不必较真。
都说规培制度搞的中医中不中,西不西的,作为帝都皇医院规培的孩子,我觉得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作为外行来看,看病就是要找专家,而在京城出专家门诊的必须是副主任医师级别(简称副高)以上,这些人的水平无形中就被老百姓定义成“中医水平”了。
实话实说,医院里很多人的职称不是靠临床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升上去的,因为科研机制作怪,所以大把的人泡在实验室里靠跟老鼠打交道,靠发文章(尤其是SCI,号称升值利器)一路高升无阻。这批人发文章的水平可能很高,但临床能力只能用“战五渣”来评价。
尤记得我年轻的时候,那会儿研一刚开始轮转,就进了被称为我院“四大变态科室”之一的血液肿瘤科。那会儿值夜班的时候真是两眼一抹黑,因为以“铁杆中医”自居,对西医的一切急救治疗都仅限于课本上那些“考试范围”里。真正上临床一线就怕半夜响铃,啥问题都处理不了,只能叫老师来,然后一边一脸蒙圈一边心怀敬畏的看着上级医师怎么处理。
有次值夜班,一个胃癌肺转移的病人半夜憋气,胃脘部疼痛剧烈。他插着鼻饲管,骨瘦如柴,又喘又疼。我看着原来的医嘱,犹豫着要不要给他打支吗啡,因为吗啡可以镇痛,也可以针对心源性哮喘,但可以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这个人胃癌肺转移,真怕一针下去疼痛没缓解呼吸先没了。于是呼叫上级医师,结果上级医师来了以后查病人看病历,居然回头训斥我“你不是呼吸科的学生么,怎么连这个都处理不了?!”
于是被无情的收拾一顿,但离谱儿的是这位“主治”也啥也治不了,期期艾艾了半天也只是站在旁边安抚病人,我看着她胸前“主治医师”的名牌,再看看我胸前带着编号的“研究生”字样,竟生出了一种晋惠帝跟老百姓说“何不食肉糜”的荒诞感觉……后来从侧面了解到,这位大夫博士期间赴美两年,专门做实验,发表了两篇SCI,于是回国后一工作直接成为“主治医师”,省略了住院医规陪的一系列程序。然后就上演了上述“干啥啥不行”的一幕。
转科接近尾声,不吹不黑的说,医院大夫的西医水平很多不敢恭维。笔者亲自参与了一个内部的会诊,协和的一名医院相同科室的一群主任医师及副院长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那位协和副高从床边查看病人到分析化验结果,再到用药反应,明确诊断出被我院定性为“结缔组织病”的患者患的是“系统红斑狼疮”。然后面对诸多质疑,这位大夫条分缕析,用事实说话,严丝合缝的推出自己的结论,其逻辑之严密让所有人折服。
随后这位大夫随手抽出一张A4纸,在上面写下了分析过程及治疗方案,并指出治疗方案如出现何种异常应当以什么方法补救。将近一个小时的会诊分析,让我这样的小学生听的十分入迷,内心只有一个想法“这个大夫牛上天了!”与会的相关科室10余名主任医师也无不心服口服。
所以说,想学西医,医院进修,踏踏实实的跟着轮转绝对没错,因为无论中西医都是“实践出真知”,在专门的地方学习专门的技术,那种环境会让人的思维模式及逻辑推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成熟,而在“不务正业”的地方肯定学不到原汁原味的东西。
同时,以职称判定一个大夫的水平无疑是愚蠢的,医院导管室的主力是当年医院本硕第一名,一个人就撑起了我院导管介入的一片天,谁敢说这样的人不屌?但事实是,这位大夫不屑于发文章,虽然做了例以上的支架植入术,但到现在为止,还只是一名资深的“主治医生”。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人傻,不明智,一个人抗衡体制无疑是蚍蜉撼大树。但我想说,世人都太聪明太会变通,这样的“愚人”医院都多一些,对患者来说无疑是福音。所以,即使他是“蚍蜉撼大树”,那我也想对这位前辈说“可敬不自量”!在轮转过程中,不只是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在评价老师的水平,相信在学生内部流传的“实力排行榜”比在电视上那些宣传靠谱儿得多,而各位老师如果不想成为学生口里的“战五渣”,也需要跟我们一起努力啊。
医院越来越“不务正业”的一点点看法,“中医骨科”所谓的“摸接端提”复位手法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手术,“中医妇科”的“丸散膏丹”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手术……虽说中医本身有“中医外科”,但现在的“外科”还剩多少中医?中医院西化严重,这是让中医中不起来的原因。
医院引进各类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
个人认为,极有必要。
上周在跟门诊的时候遇见一名国企员工,52岁男性,因为半年前突发的声音嘶哑就诊于某医院,直接就挂了块的名老中医号(帝都的医保,不服不行),然后老专家按“慢性咽炎”的思路开的方子,吃了两个月后患者颈前淋巴结及耳后淋巴结开始有结节突出,越来越大,于是去该院耳鼻喉科行喉镜检查,确诊“喉癌”,如今手术后放疗30余次,痛苦不堪。
问诊的时候我有一瞬间恍惚,因为那位名医在京城也算是颇有名气,最近更入选了全国有且仅有名的“国医名师”之列。曾几何时我也对各种辅助检查嗤之以鼻,认为劳民伤财,医院大夫为了谋利而不精进切脉的借口。但涉水越深,越发现各种检查的必要性。
师弟跟我说他跟诊的一位国医堂的专家曾诊治过一位常年便秘的患者,吃了半年药,一直听医嘱未做检查,最后开始便血,肠镜结果提示“结肠癌”。
师奶奶常告诫我说“学好中医没错,但西医的检查结果也应该会看,这些都是现代手段下中医“望诊”的延伸啊。”
经历过多次接诊“名中医”误诊事件后,我坚信中西医结合点之一就在于西医的检查结果可以为中医所用。明明就有更直接的检查,为什么不用?很多铁杆可能会嘲笑我说这么迷信西医检查,难道机器不会出错吗?既然你认识到机器都可能出错,那人仅凭个人感觉犯错的概率是不是更大?魏源说“师夷长技以制夷”,你连人家的长处都没认识到就百般诋毁,可见还沉浸在“天朝地大,无物不有”的梦境中,但我得告诉您,“大清亡了”!
名中医都会失手,更不用说尚且“不名”的我们了。而世人皆重证据,我所佩服的一位老师用中药治疗妇科各种肌瘤囊之类的疗效很好,在朋友圈分享证治经验时也常常晒出患者治疗前后的彩超影响。所谓“有图有真相”,很多专家吹嘘自己效果有多好,可又拿不出多少证据,无疑让人觉得“自吹自擂”嫌疑甚大。
而西医的各种影响及辅助检查结果,无疑也能从侧面证实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既可除外和及时发现恶性病变可能,又可以作为治疗成功的证据,还能以此反复磨砺切脉水平,一举多得,何乐不为?(这是对专业大夫说的,不专业的请不要断章取义)
说一千道一万,中医自强是关键。
虽然在举国医改的历史洪流中,我不过是“泯然众人”的一员,更可能将来端不上体制内的饭碗。但我坚信,疗效好才是医生存在的价值。
“学成岐黄技,售予百姓家”,我没有多么高大的理想,也得养家糊口,但我努力让自己挣的每一分钱都不是患者“带血”的钱。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在医疗界,无数患者的“雪亮”都是自己用“血泪”换来的,希望同侪努力,既然看不上规培的制度及龌龊,那就努力让自己不随波逐流,不让自己的患者那份殷切变成血泪。
规培轮转,块垒难消,槲说之后,坚行吾道。各位看官,下次见!
本文由槲寄生原创,授权中医集结号发表,中医集结号编辑整理,尊重知识和劳动,转载请联系授权。
联系请加
推荐几篇近期的原创文章,都是走心之作,点击下方蓝字阅读
???????????中国中药史上第一个酊水剂,不仅祛暑化湿,还有9种外治用途??
世界之大,有你们在,我不孤单!
我读你看丨关于痰,古人的个字
今天只讲一首经方丨关于小柴胡汤,我是这样理解的(中)?
你对规培怎么看?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ywzl/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