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到来,气候突然变化,支气管哮喘患者稍微不注意保暖情况,很容易发作。下面给大家讲讲,关于支气管哮喘的那些事。
支气管哮喘简单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近几年来,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针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位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若持续气道痉挛不能解除,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中西医怎么看哮喘?西医角度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哮喘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但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通常将支气管哮喘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哮喘常于幼年发病,具有明显的对多种过敏原的变态反应史。一般认为有特应性体质的病人,吸入过敏原,如花粉、屋尘螨、真菌孢子等,或进食鱼、虾、蟹、牛奶、蛋类,以及接触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
(2)内源性哮喘常见于成年人,多由呼吸道感染、寒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吸入,以及其他生物、物理、化学或运动、精神神经等非抗原性因素刺激所引起。在治疗上,肾上腺皮质激素仍然是当前孔子气管炎症,预防疾病反复发作的首选药物,但存在较大不良反应。
中医角度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已有千年的历史,并在其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等经验。中医认为哮喘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液的运化失常,尤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津,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伏饮”,遇感而发,从而引发哮喘。
支气管哮喘有啥症状呼吸困难是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同时也还有以下表现:如发作时多有鼻和眼睑发痒,喷嚏、流涕、干咳等先兆,继之出现哮鸣音、呼气性呼吸困难加剧,严重哮喘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哮喘如何治疗首先,若当哮喘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用一般口服西药、中药等治法五小时,医院就诊,避免出现呼吸道阻塞等危及生命等情况发生。
中医治疗哮喘,在一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哮喘,并取得明显效果,并在后世的传承与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根据体质不同,采用不同治疗,以达到不发作或少发作的效果。
此外,还有三伏灸,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即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及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呢能,预防哮喘等这些疾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哮喘发生?1、未发作时以扶正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从而巩固疗效预防发作。在平时预防调护中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并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逐渐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避免烟尘异味。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平时可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食疗药膳方推荐饮食调节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帮助,缓解期可使用补脾肾方法,如:
1、用红参10g、蛤蚧10g制粉,每次服5克,每日2次。
2、猪肺1个、五味子20粒、诃子5g,将猪肺洗净与药同煮致烂,去药吃肺喝汤治虚喘。
3、熟柚子1个、母鸡1只,切去柚子顶盖,去囊,将鸡去毛及内脏,切块放入柚子内,加盐少许,水适量,用柚子盖盖好,隔水炖3小时后,吃肉喝汤。可根据以上食补方服用,增强体质预防哮喘发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ywzl/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