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沈宁·沈氏女科实验录◇(13)过敏性哮喘
在京跟随沈老師学习,恰巧有一咳喘患者求诊,年五十余,咳喘经年,咽喉部有痰,稍微咳下就能出来,但是每当感受风寒或是吃了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既会引发宿疾,咳喘发作,气不足续,声促气短,排痰多。沈老师说:“面对此症有个原则,即急者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该患者正值缓和期,无咳无喘,只有少量痰液,刚好调理其本。”
沈老师接着说:“中医有句名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从此句可以看出,咳喘之症发作时以定喘止咳为主;喘平后以调理脾肾为主,投用滋补肺肾,化痰调气之品,以巩固疗效。?沈氏女科在诊治慢性咳嗽(喘)时,以扶正提高免疫力为主。而扶正提高免疫力又以调肾为本,调肾以沈氏女科经验方调肾阴阳方为主,然后视其体质加減调理。舌红加滋润药紫苑、炙桑白皮、西洋参等;气虛加黄芪、党参、沙参、山药、扁豆等;舌苔腻的加竹茹、天竺黄、车前草等;口干加麦冬、五味子、天花粉等;咳嗽(喘)较重的加三子养亲汤。”
又读《医学三字经》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可以看出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古人辨治此证多以症狀为主分类巨多,需用心思考。而现代医学的归类又过于简单,除了可明确诊断的基本疾病,常常将一些不明原因的咳嗽(喘)统统划入过敏性哮喘,或者变异性咳嗽(喘),不免过于武断,不敢苟同。
其实,好些咳嗽与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非常多的孩子接受西方医学理念,正在大量的吸入激素药和抗生素,不光遭受病痛折磨,还要承受药物的毒副作用,实在让人心疼。当然,如果急性呼吸道過敏反应,或是炎症非常高的又另当別论,这時候就不要考慮药物的副作用了,救命为先。
所以,每当咳嗽(喘)发作时,首先要明确诊断,消除致病因素,忌下口,清淡飲食,不要吃肉海鲜,多喝水,多休息,少说话;其次,看看近期有沒有正服用其他药物,有几种降低血压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就会引起剧烈咳嗽。第三是如果血常规和胸片沒有异常的,建议先试试中药调理,临床上好多孩子或成人治疗咳嗽(喘),用中药的效果远远高于抗生素或激素。第四如果经上治疗后,症狀未能改善的朋友,一定要做下CT或是核磁共振,视其结果再定治疗方案。
典型病例:
王某,女,33岁,济南市中人,年9月16日初诊。
主诉:咳嗽月余,憋喘五天;
现病史:素有咳喘一症,每年冬季易发,多呈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今秋咳嗽、憋喘提前。在一个月之前,因天气变化较大,外出工作未带厚衣,第二天便感寒入里,咳嗽频频,自服镇咳、感冒等药,症状不见好转,后来逐渐加重,以致活动受限,稍动即喘,在医院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医院治疗,予以抗生素、雾化和口服氨茶碱等药,症状也是断断续续,今天重,明天轻,反复发作几次。现仍咳嗽有痰,胸闷憋气,晚上比较严重,口干,咽喉间痰液较多,大口吐出来,方觉轻快,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滑。
辅助检查,双肺布满哮鸣音,双侧胸片显示纹理增多有阴影,怀疑肺部炎症,建议治疗后复查。
诊断:咳喘;
治则: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数加减
炙麻黄10克,炒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
金银花15克,青连翘15克,枯黄芩10克,
桔梗10克,浙贝母10克,葶苈子10克,
乌梅10克,炒白术10克,五味子6克,
车前草20克,川贝母10克,炙桑皮15克,
苏子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
年9月30日复诊:患者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就诊,但药物没有间断。现在咳嗽,憋喘等症状已经缓解,平常偶尔有一点咳嗽,自服用中药开始,西药已经全部停止使用,双肺呼吸音略粗糙,余无不适,舌质红苔薄白。初诊方加白芍15克,霜桑叶5克。
年10月13日三诊:用药后无不适,症状基本平复,咳嗽消失,惟身体乏力。继用健脾生金,以治其本,兼顾身体阳气,方是根本。
台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丁15克,
木香片10克,化橘红15克,川厚朴6克,
广玉金15克,石菖蒲15克,车前草20克,炙远志9克,大百合25克,徐长卿15克,
竹茹10克,炒枳壳10克,仙灵脾10克,
水煎服,日一剂;
后来服完药之后,身体安好,未见任何不适,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脾土为肺金之母,调理脾胃既是断根,吾以香砂君子丸调理善后。近期随防身体健康,一切如常。
福利來了!!!
分享一个老师的临床调理方,強調下:在使用该方之前一定要咨询中医专业医生,千万不要照方抓药,慎之,慎之!
周大中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byxxczl/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