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源性哮喘治疗 >> 心源性哮喘怎么治疗 >> 正文 >> 正文

炎夏巧护ldquo心rdquo

来源:心源性哮喘治疗 时间:2020-8-10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2761.html

炎夏巧护“心”

作者:大卫医生

心血管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硬化、卒中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悸、眩晕、发绀、呼吸困难等。

心脏病出现呼吸困难的类型

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运动性呼吸困难

与常人比较,在相同的运动量下,常人没有出现呼吸困难,而心脏病患者则出现该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不能恢复;

端坐呼吸

心脏病患者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平卧,需采取斜靠位甚至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又称为“心源性哮喘”,心脏病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就已经感到呼吸极度困难,病人立即从卧位改为坐位甚至站立位,之后症状才能逐渐缓解;

急性肺水肿

这是呼吸困难中最严重的一型。心脏病患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缺氧,不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此时可影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急症处理。

《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中国现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其死亡率居我国城市及农村死亡率的首位,且其患病率与死亡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人认为冬季是其高发季节,而忽视夏季的预防与保健。其实,酷暑难耐,冠心病发作导致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的情况在夏季并不少见。有资料显示,进入6月份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具有潜在威胁,不得不防。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气候炎热往往耗气伤津,引起人体正气虚弱,造成“气血经络凝塞不通”的状态,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再者,心与夏气相通,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而温度高又会导致血流加速,回心血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出现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

青睐人群

老年人

人到中老年时,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下降,易“正气亏虚”,从现代医学来讲,即抵抗力减退,所以是高发人群;

肥胖人群

这类人体内的脂肪多,现代医学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多不正常,这些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饮食不规律人群

尤其是暴饮暴食,对心血管疾病的冲击更大;

压力大又缺乏适度锻炼的人群:现代很多人工作紧张,压力大,经常加班,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转,而疏于锻炼,更有甚则平时没时间锻炼,偶尔得空,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去健身房狂练一番或一口气爬到山顶,殊不知这样做对心血管的危害更大,容易发生运动猝死等心血管疾病;

有家族史者

尤其是其父母或祖父母患有心血管病的,其患病率比常人要高;

糖尿病患者

血糖高的人容易患有此病。

日常保健记心头

眼下夏至已过,即将迎来小暑节气,进入暑季,酷暑难耐,一方面因其高温,另一方面则是“暑多夹湿”,即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大。那在这个季节,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心脏健康呢?

★饮食要清淡——暑夏季节多湿热。若暴饮暴食或偏食肥甘厚味,则更助长湿热之邪,往往使人表现出头昏蒙,疲倦,下肢乏力,大便黏腻,舌苔白腻或黄腻等症状,这些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我们要饮食清淡,可以常喝绿豆汤、菊花茶、荷叶茶等清热解暑之品,少吃生冷或冰镇的食物,可适当多摄入新鲜果蔬、鱼类及瘦肉等。

★午休要坚持——暑夏季节,天气闷热,睡眠质量欠佳。若入睡较晚,则晨起不宜过早;对心血管病患者,中午适当休息是很有必要的,30分钟以内的午休,不仅可以振奋情绪,增强记忆力,而且还能调节心脏工作,减轻心脏负荷。

★运动以不觉疲劳为准——对于心血管患者,不建议晨起做大幅度锻炼,更不宜在烈日下进行。运动强度适中,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心脏病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在室外太阳下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注意及时补水。

★要放松心情——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做到“心静自然凉”。由于天气闷热,无形之中人会变得烦躁。但我们要主动克服,保持神清气和,精神愉悦,否则过度愤怒或紧张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一旦有心肌梗死的前兆,家属不能忙于搬运,而应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不要让其说话和走动,更不要摇晃病人。如患者身边有急救药物,应帮助其及时服用,并迅速拨打,请求急救人员前来处理。”

(心肌梗死前兆:胸腔持续疼痛,并扩散到两臂、腹部、肩胛骨之间和下颌。胸腔常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脖子或上腹部也会出现疼痛。胸腔有一种强烈的闷压感。患者面色苍白无血色,额头、上唇,甚至整个面部会出冷汗。呼吸困难,不得不坐下或躺下。突然出现虚脱,但未失去知觉。如上述病痛在15~30分钟内不见好转,则必须请专业医师紧急处理)

科普小知识:心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其危险因素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②合理膳食;③禁烟限酒;④适量运动;⑤控制体重;⑥心理平衡。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或人群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通过“三早”有时可以逆转病情,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普查、筛查、定期健康体检高危人群重点项目和设立专科门诊是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二级预防对象明确,对某些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明显,是一级预防的有效补充。一旦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即应开始抗栓治疗,这已是临床治疗的常规。

三级预防:是指对心血管病的后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发生并发症和伤残、延长寿命。三级预防主要针对具有严重或多种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事件反复发作者,晚期风心病和肺心病患者。除加强合理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外,三级预防常采用心血管介入或外科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参考书目:

[1]李秀才.冠心病自然疗法(第三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藏俊岐,胡维勤.膳食内调穴位外治心脑血管疾病.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王道成,宋耀鸿.专家教您防治心血管病.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

排版夏丹

扫一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zmzl/4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