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概念由多种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病因和发病机制激发因素(过敏源):
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二氧化硫、氨气等;
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感染;
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
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阿司匹林等;
明显的季节性:春季秋季气候变化、运动、妊娠吸烟、肥胖等
哮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气道炎症是所有类型的哮喘的共同病理基础
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
炎症是症状和气道高反应的基础
哮喘将通过抑制炎症而得到控制
哮喘治疗的关键是抗炎治疗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发作性胸闷和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
咳嗽唯一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酸碱类型:典型的酸碱类型:发作时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pH,PaO2、PaCO2均下降); 病情再加重CO2升高,呼酸加代酸。
呼吸功能检查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FEV1下降≥20%。
(2)支气管舒张试验(经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后,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ml)。
(3)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急性发作期
慢性持续期:长时间内仍有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并发症
1、气胸
2、纵隔气肿
3、肺不张
4、长期发作和反复感染可并发慢支、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哮喘治疗药物
1.糖皮质激素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药理作用: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症因子的释放。
代表药物: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副作用:口干、口咽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
2.口服:用于吸入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不主张长期口服维持治疗。
3.静脉: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可选琥珀酸氢化可的松。
2.白三烯(LT)调节剂
代表药物:孟鲁司特,扎鲁司特。 作用:抗炎、轻度扩张作用,轻度哮喘的控制药物 尤其对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反应良好。效果:目前除ICS外唯一可单独应用的控制药物,疗效不如ICS,对于中重度哮喘,与ICS联合使用,可减少ICS剂量。
3.β2受体激动剂的分类
作用维持时间
短效SBAB4~6h
长效LABA10~12h
代表药物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福莫特罗沙美特罗
特点
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与ICS联合是目前最常用的控制药物
给药方式
吸入、口服、静脉
吸入
注意事项
按需间歇使用,不宜单一、长期使用
不能单独用于哮喘治疗
4.茶碱类作用:
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呼吸肌收缩;具有扩张支气管和抗炎作用。
口服:轻~中度哮喘,尤其使用夜间哮喘症状的控制。
小剂量缓释茶碱与ICS联合是目前常用控制哮喘的有效药物之一。静脉:用于重、危症哮喘。
5.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作用:舒张支气管和减少粘液的分泌。与β2联合吸入协同,尤其夜间哮喘及多汗。
考点强调
1.重度或危重度:静滴糖皮质激素
2.神志不清:机械通气
慢性缓解期的治疗√分级治疗的(升降级)原则
√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每日控制治疗的一线药物
√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应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xyxxcywzl/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