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肺同调赶跑哮喘
冬病夏治三伏贴
说起哮喘,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画面:一个人胸闷、气喘,张着嘴大口喘气,但仍憋闷,表情异常痛苦,即便吸着氧气也仍很难缓解。没错,这就是哮喘。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气促、喘息、咳嗽等症状。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因素、工作压力大、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哮喘病人逐步增多。现代医学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仍不完全清楚,认为和遗传因素有关,另外,过敏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治疗的重点阶段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药物干预,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痛苦为主,也就是咱们老百姓说的治标。但对于哮喘发作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治本,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追本溯源,这个时候大家就想起了中医,看看老祖宗留传下来的智慧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中医解析
哮喘发病根源
哮喘在中医属于哮病,是由于先天体质较差,以及平时过食水果、冷饮等寒凉食物,导致寒邪、湿邪积聚体内,使饮食物转化为痰饮,停留于肺中。每当人体受寒感冒、饮食过饱过凉、或心情不好以及过度劳累时,就可能会诱发痰饮阻塞气道,肺失宣发肃降,而发生气喘、痰鸣。俗话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话解释了痰饮产生的机理,以及痰饮和脾、肺的关系。正常情况下进入人体的食物和水,会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转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比如穿衣薄而受寒、过食生冷等,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异常,进而把饮食物转化为病理产物痰饮,而痰饮多停留于胸腔肺中,进而引起多种病症,比如哮喘、慢性咳嗽等。中医对哮喘的治疗,从调理脾、肺功能两方面入手,健脾散寒去除生痰之源,通过理气宣肺去除已成之痰,最终使脾、肺功能正常,这也就是治本的过程。冬病夏治
脾肺同调赶跑哮喘
中医认为天人一体,即人是天地的一部分,人体各脏器的功能随四季变化而不同。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盛,阴寒之气最弱的时候。这时候应用温热药物治疗寒性病症,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三伏贴正是在一年当中最热的时间段,通过贴敷温阳散寒的中药来达到去除寒邪的目的。通常会选取脾俞、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位贴敷,健脾散寒,使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正常。其中脾俞位于足太阳经,是补脾气的要穴,中脘、神阙位于督脉上,调节脾胃功能要穴。足三里是人体强壮要穴,具有补益人体气血的作用。通过散寒健脾、改善脾胃功能来杜绝生痰之源。肺系多选取肺俞、风门、膏肓、膻中等穴位,具有宣肺化痰、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脾肺同调,起到健脾以祛痰源,宣肺以祛痰巢的目的,减少、消除哮喘的复发。三分治七分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选用冬病夏治的同时,还要避免过食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适度锻炼身体。如此,经过一段疗程的调理,脾、肺功能恢复正常了,哮喘也就自然而然的被赶跑了。春播三伏贴
火爆预约中
扫描下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mxxczl/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