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哮喘因寒诱发,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若因热邪诱发,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表现为热哮。若哮喘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表现为脾肾阳虚或肺肾阴虚。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绝大部分患者都表现为脾肾阳虚的症候,有极少数肺肾阴虚的患者,也合并有脾肾阳虚的症候。
发作期
冷哮证
辨证要点: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
中成药:气管炎丸
中药:麻黄、细辛、干姜、桂枝。
热哮证
辨证要点: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汗出、面赤或有身热,好发于夏季,舌苔黄腻,质红。
中成药:百花定喘丸
中药:黄苓、桑白皮、杏仁、竹茹。
风痰哮证
辨证要点: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不能平卧,咳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作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
中成药:制咳嗽痰喘丸
中药:苏子、白芥子、防风、杏仁、僵蚕。
虚哮证
辨证要点: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息,发作频繁,持续哮喘,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中成药:利肺片
中药:党参、黄芪、麦冬、天冬、冬虫夏草。
缓解期
肺脾气虚
辨证要点: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中成药:固本咳喘片
中药:党参、黄芪、白术、陈皮、薏苡仁。
肺肾两虚
辨证要点: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粘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中成药:蛤蚧定喘丸
中药:人参、熟地、麦冬、百合、冬虫夏草。
四大大护理方法哮喘在治疗期间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合理的护理有助于病程加快恢复。
饮食调养
饮食应既清淡又富有营养,不吃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和发物,少吃辛辣厚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如萝卜、丝瓜和梨、香蕉、枇杷等。保持每日大便通畅。
注意补钙
钙具有抗过敏功能,哮喘病人可多吃些含钙高的食品。但用海产品补钙时,要注意防过敏。这在哮喘的护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锻炼
哮喘患者可进行适当的散步及深呼吸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两手重叠放在脐部,经鼻吸气后缩唇缓慢地将气呼出,两手稍向腹内加压。步行时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步行,同时缓慢地呼气。缩唇呼吸,经鼻缓慢地吸气,用口呼气时作吹口哨样动作,按节律进行,尽量将气呼净。每次练习3~5分钟,每天练习数次。
多饮水
这也是哮喘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哮喘病人多喝水非常重要,喝水不仅补充了水分,而且还可以稀释痰液。
元红包树等着你
只要参与人人有奖永不落空
每周现金/积分奖不停!
点击文章最下方“原文阅读”
一起参与活动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mxxczl/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