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在外,难免发生一些意外情况。这时身边的“战友”切勿慌张,可根据具体情况沉着地进行现场救治。一、月经来潮 女性由于生理特点所限,在旅途中更应该注意身体保健: 1、月经期间子宫颈口较松,抵抗力减弱,因此女性出游最好避开月经期,以免过度疲劳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妇科科疾病。 2、如果在旅途中恰逢“好事”来临,应尽量调整旅程安排,减少坐车、徒步等活动,适当增加休息时问。 3、卫生巾应随时更换,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禁止盆浴、性交以及参加游泳等活动。 4、如果月经较准时,在确定出游日程时,恰逢月经即将来潮,也可口服避孕药以作应急措施,调整经期。二、水土不服 水上不服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吐泻、易着凉、精神不振、失眠、皮肤易出现问题等,这是由于气候、地理条件、当地水质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的。 1、初到异地,要根据气温增减衣服,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度。经过一定时间,水土不服现象就会消失。 2、有水土不服症状时,轻者不需特殊治疗,要注意休息,调整生活节奏即可。症状严重者,如发生感冒、腹泻、过敏等,随身携带的急救包中的药品可以缓解,但需对症治疗。 3、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饮食方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水土不服。三、高原反应 海拔米地区称为高原。在海拔米时,虽然肺泡氧分压下降,但体内血液中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仍可达90%的饱和度,以致人体缺氧不明显,损害不大。当海拔达米时,肺泡的氧分压则可降至仅为海平面时的一半水平,此时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仅为40%,会出现头痛、头昏、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胸闷、胸痛、疲乏无力、口唇干裂、鼻衄等缺氧症状。一般在米海拔高度时,就会有人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 1、由于人体分解脂肪比分解糖类需要更多的氧气,在到达高原后的7-10天内,饮食结构应作调整,适当减少脂肪的摄人量,增加糖类的摄入,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食、多餐,晚餐不直过饱。 2、在高原环境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故应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铁和维生素B族等的含量,多吃一些瘦肉、蔬菜和水果。 3、高原地区干燥,水的表面张力小,人体运动时通气量明显加大,呼吸次数增加,特别要注意,初入高原者常无口渴感,所以更应适时、适量补液。 4、到达高原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主张早睡晚起,枕头应适当垫高,睡眠要充足,室温不宜过高。初到高原地区,走路要尽量缓慢,不要快步走,更不能跑。四、关节扭伤 关节不慎扭伤后,切忌搓揉、按摩,应立即用冷水或冰冷敷,没有冰块可以买冰冻矿泉水和冰棍替代。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24小时后,可用散淤消肿的中药外敷,如果没有待药,也可采取热水浸泡的方法,浸泡时间在15分钟左右。五、晕厥 旅途中突发晕厥有几种形式:天气炎热、体力透支、饥饿疲乏、低血糖或贫血、中毒、惊吓等。晕厥有一定的发病率,甚至在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由于发作多呈间断性,存在多种潜在病因,同时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部分晕厥病例不易诊断且涉及多个科室。 因此遇到突发晕厥的人千万不可随意搬动,要注意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如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病人并大声呼叫,使其惊醒。如呼吸停止则说明情况严重,应使病人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取后仰头姿势,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等方法进行急救。六、心绞痛及哮喘 有心绞痛病史的人外出旅游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一旦突发心绞痛,最好让患者坐起但不可随意搬动,迅速将硝酸甘油让患者含于舌下,以缓解病情。 旅途的奔波劳累可能诱发心源性哮喘的急性发作。在团队中遇到这样的患者,首先将患者采取半卧位安置,并用带状物轮流扎紧病人四肢中的三肢,约隔五分钟一次,可减少进入心脏的血流量,减轻心脏负担。
七、癫痫 一旦在团队中出现癫痫的病人急性发作,要迅速解开衣扣,松开裤带,让患者平卧,将其头部侧向一边。拭去口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吸入气管。千万不要把正在发作的病人抱着坐起来,否则易使病人腰肌撕裂。要轻轻按住患者手足,以免其手足在抽搐时碰伤。如抽搐时间较长,医院处理。八、毒虫叮咬应对策略: 1、在野外行走时要避开草长石头多的地方,看到小蛇更不要轻易去玩弄,要知道,蛇越小、颜色越深,毒性也越大。万一被毒蛇咬伤,要立即用肥皂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涂上碘酊,并用绷带扎紧伤口的上方,越快越好,再用经乙醇或烧灼消毒的小刀割开伤口,挤出毒血,并减少活动,延缓毒素扩散,医院救治。如果蛇已被打死,则应将它装在容器内,医院鉴定。 2、蝎子一般出没在木材、岩石下和建筑物中。在室内蝎子会隐藏在衣服、鞋子和被褥中,所以住在家院,穿衣服和鞋子前,应仔细检查。晚上睡觉前也要检查被褥。蝎子蜇人时,毒腺分泌毒液,通过尾刺进入人体。人被蜇伤后,应立即将尾刺取出,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蜇伤处,医院救治。 3、蜂类常常在被惊动时蜇人,所以应避免接近蜂类,特别要注意避免惊动成群的蜂类,因为多处蜂蜇伤有可能致命。蜂尾一般有毒囊和刺针。刺针进入皮肤即放出毒液。蜜蜂往往将其毒针遗留在刺伤处,而黄蜂会将其毒针缩回。被蜂蜇伤后发现有毒刺和毒囊遗留在蜇伤处,应立即用针挑出,不要用手挤,因为这样会把毒囊中的毒液挤入伤口。蜇伤处可用肥皂水暂时清洗,如情况严重,医院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zenglishtown.com/mxxczl/4660.html